黑河
切换分站
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黑河赶集同城网 > 黑河热点资讯 > 黑河民生资讯 >  “关于语文的”,有什么与语文相关的冷知识?

“关于语文的”,有什么与语文相关的冷知识?

发表时间:2023-07-14 09:36:02  来源:资讯  浏览:次   【】【】【
    .     what?“令人喷饭”居然是苏东坡发明的成语?!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深到经常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个文盲。     比如前段时间,纸条君就看到了一个热搜“那些.

    .
    what?“令人喷饭”居然是苏东坡发明的成语?!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深到经常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个文盲。
    比如前段时间,纸条君就看到了一个热搜“那些不像成语的成语”,点进去一看,简直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书是不是白读了。
    你敢相信吗,怎么看都像瞎编出来的“铁板一块”、“喝西北风”居然都是成语......
    只能说纸条君还是太年轻,以为自己对语文的了解是这样:
    但实际上是这样:
    害,看来纸条君要学的还多着呢(抹泪.jpg)
    今天,就精挑细选了15个“最最最奇怪的成语手册”,快来一起来康康你们有没有被颠覆了认知!
    -01-最开始,以为这是一个网络用语。
    直到有一天,在电视里看到康辉大大说:“荒唐得令人喷饭”......
    内心OS:现在新闻联播也这么潮了吗?
    一搜才发现原来这居然是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
    (突然就觉得纸条君无知得“令人喷饭”......)
    成语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02-看到这个成语时,脑海里就浮现了一个被戴了绿帽子的少年(女朋友和别人跑了),惨兮兮的亚子。
    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成语是形容少年没错,但指的是一个穿浅绿色衣服、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啊~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唐·张固《幽闲鼓吹》:“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
    -03-瞧瞧这不屑的语气,像不像电影里两个帮派剑拔弩张,准备打架时,突然有人临阵脱逃,被对方无情嘲笑:“切,又弱一个。”
    但事实证明,纸条君还是太天真。
    这个成语其实是用来哀悼他人去世的话,害,所以以后不要随便用“又弱一个”嘲讽他人哟~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三年》:“二惠竞爽犹可,又弱一个焉,姜其危哉!”
    -04-看解释前:好像王家卫的某部电影哦,比如《重庆森林》、《旺角卡门》之类的,一个在药店的打工仔飞龙的成长故事......
    然而,看完解释后,只能感慨人类的想象力太棒了!(莫名有点骄傲是为什么)
    飞龙其实指的是中药龙骨,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一个人瘦骨嶙峋。
    成语出处:
    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
    -05-看解释前:啥意思,为啥女生就要外向,女生不能内向吗!难道女生不应该可盐可甜,做个百变小樱吗!
    结果一看解释,才发现意思差了十万八千里。
    原来在封建时期,女孩子出生时脸朝外的话,就意味着以后女儿出嫁后,会向着丈夫。
    这这这,封建迷信要不得哟!
    成语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封公侯》:“以男生内向,有留家之义;女生外向,有从夫之义。”
    -06-啊,看到吃的纸条君就精神了。
    最喜欢吃芝麻馅儿的汤圆了,甜甜的,但空心的汤圆,难不成要做成像甜甜圈那样吗?
    害,原来空心汤圆指的是徒有虚名,无利可图的东西,并不是什么“新菜式”。
    成语出处:
    茅盾《“九一八”周年》:“华盛顿也许要来‘周年’:重申《九国条约》,再给高等华人空心汤圆。”
    -07-看到这个词,小脑瓜又想到了一个画面:寒冷的冬日里,一位教书先生坐在火炉边烤火,烤得浑身暖烘烘。
    然而,和想象的美好画面不同,这个成语居然指的是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成语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08-啥,博士买驴还能是成语?
    原来是以前有个博士平时很喜欢咬文嚼字,为了买一头驴子,居然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
    后来人就用这个成语来讥讽那些写文章长篇累牍,却说不到点子上的人。
    成语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09-看到这个成语,就想起以前犯错惹老妈生气时候,她化身成母老虎的样子......(别告诉我妈)。
    但实际上这个成语和“凶巴巴”没有关系哟,他实际上是用来比喻身居高位的人行动变化莫测。
    成语出处:
    《周易·革》:“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
    -10-本以为是形容摇着鹅毛扇一副慵懒、五指不沾阳春水的贵妇姐姐,结果.....
    这居然是用来形容谋兵布阵的谋士们!
    原来,传说中诸葛亮常手执鹅毛扇指挥作战,而且后来的舞台表演上出现的一些军事也经常拿着羽扇,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出谋划策了。
    成语出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
    -11-看解释前,我以为是哪个人养了鹿和鱼,这两种八竿子打不着的动物。
    结果发现居然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平庸、无所作为。咋的?鹿那么可爱,鱼那么好吃好看,怎么就平平无奇了!
    成语出处:
    清·陆陇其《答曹微之进士书》:“弟恐鹿鹿鱼鱼,不足以当鼎植耳。”
    -12-看解释前,还以为是用来形容前段时间非常火的正骨大师,咔咔几下把驼背都给掰直了。
    结果这个成语不仅和人完全没有任何关系,还非常的小清新,是用来形容盛夏时节迎面吹来的一阵清风~
    成语出处:
    宋·陶谷《清异录·天文》:“清风云:醒骨真人,六月惠然。”
    -13-作为一名爱狗人士,是绝没想到想到小狗颠屁股还能作为一个成语。
    不过成语可并不是什么好词哟,它的意思是狗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形容一个人奉承献媚的丑态。
    狗委屈!狗想哭!我只是粘人怎么了!
    成语出处:
    《红楼梦》第六一回:“春燕说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面筯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说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
    -14-看解释前,还以为是癞蛤蟆吃不到天鹅肉,晚上躲在被子里哭,哈哈哈哈。
    但其实呢,蛤蟆哭是有别的原因的~
    相传艾子在海上漂泊,夜晚停靠孤岛上时,听到传言说龙王命令下命明天要把所有有尾巴的动物都斩杀了(内心OS:龙不是也有尾巴吗)。
    蛤蟆听到后哭了,因为它是从小蝌蚪变来的,害怕也会被龙王追杀.....
    所以这个成语,其实形容毫无根据地诬陷好人。
    成语出处:
    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艾子杂说》
    -15-最开始,想到了小学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安塞腰鼓。于是脑子里是黄土高原上一对表演腰鼓的兄弟,像这样:
    结果这其实是用来比喻两兄弟取得的成就相差很大,一个高,一个低。
    好啦,奇怪的成语盘点到这里就结束啦。各位小可爱的“奇怪知识”有没有增加一点点呢?
    其实还有很多成语没有放上来,比如八风不动、油渍麻花、无肠公子......
    嘿嘿,好奇这些成语意思的,可以查一查哦。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奇怪的成语,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坐等翻牌!
    让我康康谁是“奇怪成语”大赛的冠军~(没有奖品,只有纸条君的香吻一个~)
    看了纸条君的分享,如果觉得涨知识了,记得点个赞呢~(*≧▽≦)
    在【纸条App】,还有更多一眼心动的神仙句子等你来摘抄,作文用了马上加分!

关于语文的
    有什么与语文相关的冷知识?

一、有关语文的知识

    1.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2.常用的描写方法:拟人、比喻、象征、对比、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3.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夸张、双关 4.常见的说明文类型: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 5.常见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做引用 6.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7.常见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二、何为语文?语文应该学什么?

    纸条君有一个朋友,中文系的。大三那年,他到云南的乡下去支教,教语文,带的是一个二十多个人的小班。第一次上课的时候,纸条君的那位朋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汗如雨下,染湿了衣襟。就在他准备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入课程内容时,前排一个10岁左右的女生突然举高了右手,并用双眼审视着他,似乎要把他看穿。
    朋友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为了展示出自己“广开言路、从谏如流”的风度,他还是很礼貌地请她站起来说出自己的问题。
    小女孩丝毫不客气,一站起来便直捣黄龙,问出了一个“亚里士多德”式的问题——“老师,请问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纸条君的朋友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埋头苦读了三年,在各大公立学校与教育机构试讲不下百遍,但就是没思考过这么本质的问题。面对着眼前气势汹汹的小女生,朋友摆摆手,示意她先坐下。随后,朋友义正辞严地对着全班同学说道:“语文是什么?有谁能回答一下刚刚这位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吗?”随后冷场30秒。朋友清清嗓子,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没有的话,请每一位同学回去之后都好好思考一下,我会在下一次课公布答案!”所幸,终于逃过了一劫,未被现场打脸。
    当天晚上,朋友呆呆地坐在学校的操场上。云南的乡下,简直就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圆月高悬,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只可惜,他没有心思玩味身边的诗意美景。他在苦苦思索“语文是什么?”百思不得其解之后,他拨通了那个人的电话……
    “语言”和“文字”
    语文是什么?纸条君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语言最小的单位——“字”说起。
    因为“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而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字最小的单位就是“字”,“字”组成了“词”,“词”组成了“词组”,“词组”组成了“句”,“句”组成了“段”,“段”组成了“层”,“层”组成了“篇”,“篇”组成了“卷”。当然,我们小初高阶段的语文课程,还不涉及对整“卷”书的研究。我们的中小学时代,学习研究的最大篇幅,也不过是“篇”。
    “篇”以下的“字”、“词”、“句”、“段”都是“基础”板块的内容。
    “字”就包括“字音”、“字形”;“词”就包括“词语”、“成语”;“句”就包括句子的语法——病句、也包括句子的修辞、句式转换……“段”就包括段中句子的排序。
    以上基本就是语文学科在“基础”板块,所要掌握,所要考察的内容。
    基础板块,就是“语文”二字中的“语”,即语言基础和文字能力。这一部分,大概相当于古人所谓的“小学”。(说到这里,小可爱们知道古人所谓的“小学”与“大学”分别指什么吗?欢迎在评论区探讨哦~)
    阅读是一个“拆解”的过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字成文,则言出为论。“基础板块”之后,是“阅读”板块。基础板块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仅仅是“识记”。而阅读板块,则要考察一个学生对一整“篇”的文章的解剖与分析能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以及从哪些角度对一篇文章进行解析呢?
    主要还是我们经常提起的那四个角度,即文章的“内容”、“立意”、“结构”与“语言”。展开来说,对文章“内容”方面的解析,就包括“概括文章内容”、“梳理故事的情节”……对文章“立意”方面的解析,就包括“把握文章的中心主旨”、“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对文章“结构”方面的解析,包括“分析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方式”……对文章“语言”方面的解析,就包括“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句子”、“谈谈某个词的含义”、“谈谈某个句子的含义”……
    以上纸条君所列举的各个具体的分析角度,正是语文阅读中常考的题型。(小可爱日常鉴赏其他小可爱文段创作的时候也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出发哦~)在这里,我们应该也能开始明白:考试中做阅读题的意义。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并不是教育部门为了难为你而设置的,而是强迫你从各个角度入手,将一篇文章彻底地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只有这样,你才能将文章的精华吸收进自己的灵魂之中。
    那现在问题又来了:请问我们为什么要将他人文章中的精华吸收进自己的灵魂之中呢?这就是接下来纸条君要在“作文”板块中讲述的内容了。
    作文是“建”出来的
    “阅读”是关于怎么“解析”一篇文章的,而“作文”则是关于怎么“建设”一篇文章的。“阅读”与“作文”,一个负责“解构”,一个负责“建构”,一体两面,不破不立!
    那我们应该怎么建设一篇文章呢?同样涉及到四个角度——“内容”、“立意”、“结构”、“语言”。此时敏锐的你可能已经发现了:“阅读”其实就是“写作”的铺垫!解读别人的文章,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你自己也写出一手好文章!这就跟学画画、学摄影一样。试想达芬奇、毕加索们刚学画画的时候,是一上来就开始画的吗?当然不是啊!“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们必须先看别人画的好的画,并在看画的过程中竭力揣摩别人的立意、构图、线条、色彩……看画一万张之后,才能开始画。苏东坡之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
    所以,做阅读题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揣摩作者的构思、立意、技巧、表达方式……然后,你就“照葫芦画瓢”,把学到的东西在自己的作文中再展示一遍。学术的乐趣,正在于此!
    好了,我们说回“作文”。先来说说作文的“内容”,作文的“内容”也就是作文的“选材”。在“阅读”中,你概括别人的文章的内容时,需要遵循“六要素”法,在“作文”中,你也同样要用“六要素”法给出你自己的素材。这一点,我们会在往后的作文技巧专题中,展开来具体谈。
    然后是作文的“立意”,在“阅读”中,你需要去把握别人文章的“立意”,也就是别人文章的“中心主旨”。而在“作文”中,你也需要去给出自己文章的“立意”,也就是自己文章的“中心主旨”。所谓的“立意”,就是要求你用最简短的话写出你要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或你要在文章中讲述的道理。
    然后是文章的结构,从根本来讲,文章的结构不在乎四种——“并列”、“递进”、“对比”、“内嵌”,而这四种根本结构互相排列组合,又可以衍生出无数种新的结构。“阅读”时要求你去解析别人文章的结构,解析完了,你就可以把别人文章的“结构”直接拿过来,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乔布斯说,在抄袭“结构”和“灵感”上,我们向来是厚颜无耻的。
    最后是作文的“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是要靠天赋的,有的人天生就伶牙俐齿,有的人天生就木讷寡言。然而,“天赋”只能决定你的起点,不能决定你的终点。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砺练,来让自己的行文语言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至于怎么砺练,我们以后再开个专题,写篇文章专门来讲。
    以上就语文的“基础”、“阅读”和“写作”这三大板块稍微地梳理了一下基本框架。其中的每一个板块,板块中的每一个小点,展开了讲都是一篇长长的文章。我们以后也许会写文章专门来论述这些“点”。
    以上内容首发于作文纸条APP(详见9月2日的长纸条),你还没下载APP??!!恭喜你错过了几个亿φ(≧ω≦*)♪

三、有什么与语文相关的冷知识?

    1、「唧唧」为什么是「叹息」声?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谁叹息的时候会叽叽叫唤呢?
    事实上,我们在这里读到的「唧唧」,就是现代汉语里的「啧啧」。
    就像我们在《琵琶行》里读到的「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我们叹息的时候,当然会啧啧作声。
    「唧」字,作叹息声解释时,《广韵》记为「子力」切,郑张尚芳拟音为tsɨk。
    这个音,其实比现代汉语普通话里的「啧」字更接近我们啧啧作声时发出的真实声音。
    另外,英语里,表示「啧啧」声的单词是tsk。
    2、「也么哥」是什么意思?元曲里神出鬼没的「也么哥」,被很多人视为神秘短语。甚至有人类比为「思密达」……(当然完全不恰当)
    我们翻开教科书或者辞典,也只能查到「句末语气词,无实义」这样的解释。
    这个解释其实是对的,它确实「无实义」。但是「无实义」不代表「无本义」。
    比如说,「你他妈的再说一遍」,这里的「他妈的」就是典型的「语气词,无实义」。
    但这三个字是「有本义」的,比如「把他爸和他妈的结婚证拿来」。
    那么,「也么哥」的本义是什么?
    如果你的母语是老湘语,你很可能知道答案。
    「么哥」者,「怎样」也。
    「也么哥」=「也怎样」。
    「么」「哥」,仅记发音,并非本字。
    放在句尾作为语气词时,它略微接近英语里句尾的「orwhat」。
    Isitboringashellorwhat?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这样佶屈聱牙的句子,在老湘语里却是无比通顺的一句口语。
    「兀」表示「那」,「兀的」表示「那么」或「怎么」,也是老湘语里保留至今的词汇。
    就像《楚辞》里的作为「句末助词」的「些」字,至今仍然存活在老湘语里。

四、何为语文?语文应该学什么?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就职宣言”时曾说:
    “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连数学家都如此说道,可见语文很重要了。狭义上,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是中国人文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基础学科。它作为我国应试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有着丰厚的内涵,也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但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学科,往往被很多人忽视,认为不过是在学些听、说、读、写、译。
    事实上,学语文时,我们到底在学什么呢?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语文教育的现状之所以令人堪忧,较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强调考试成绩的同时,忽略了对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继承和弘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伦理道德,实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科学主义的片面发展,已经造成了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发展的严重失衡。就人性而言,才智的飞速进步与德行的不良发育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出现危机。具体表现在价值失落、意义丧失、道德下降,由此导致人们精神空虚、心理失衡、急功近利、人际关系冷漠、家庭关系松弛、犯罪尤其是无道德感犯罪增多等社会问题。
    比如上个月非常轰动的19岁少女跳楼事件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没?甘肃庆阳西峰区一名19岁的少女在众人注目中跳下高楼,围观者无一关心少女为何这样做的原因,而是纷纷起哄,不时发出欢呼和掌声,甚至拿着手机全程直播。
    不住鼓掌欢呼朋友圈所发内容某直播平台截图在跳楼这个冲击性的新闻前,各个路人仿佛像嗅到血肉的饿狼一样,第一反应不是劝解这位少女,而是拿出手机,获取“一手资料”,吸引关注和粉丝,最终造成全民狂欢般的恶举。
    是的,在当前商品经济狂潮的冲击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思想开始大量滋生,人性的内部结构已经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仍旧缺乏人文精神的正确引导,科技和物质经济的畸形发展,会使社会像脱缰野马一般偏离历史正常发展的轨道,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正是由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人们开始不断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倡导人道主义与人文关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语文教育作为促进生命成长为终极目的的教育,依据独特的优势与内涵,是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传承人文和重建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越发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教育不可避免成为优胜劣汰的工具,但除此之外,我们学习语文目的是增加文化底蕴,在人文精神的浸润下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确立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信念和人生准则。
    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社会发展与思想发展的高度不平衡,物质财富增长而精神财富却极度匮乏。现实中充斥着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者,信仰普遍缺乏成为几代人共同面临的困境。语文中包含的历史底蕴与人文关怀,能够倡导对真善美的追求,用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作为生活的支撑和导向。
    苏格拉底曾说:人应该追求更美的生活,远过于生活本身。物质需求的满足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在这之上,人必须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追寻真理,追求至善至美,当精神与物质达到双重富有和谐共存的时候,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学习语文,我们最终学习的是“人应该怎么生活”。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与世界对话,学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追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够“无所往而不乐”,了解“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以后,依然“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根据西方接受美学,阅读是一种体验,不仅是对文本的体验,更是深入对自我对生命的体验。汉语本身具有的多重含义,使语言与文字的意蕴极为丰富,更强调对文章直观的整体感受,而不是单纯的理性分析概括。这种兼具联想与感悟的体验,实际上就是一种情绪培养。
    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对文学作品,拥有个体独到的情感体验,与作者建立一种情感联系的时候,也正是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过程。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美,是这个世界最终的拯救者。当一个人学会审美,具备独立的审美能力以后,才能在美中获得情感共鸣,产生同理心,从共情中理解他人的处境,与世界和谐相处。
    学语文,就是学习从“立言”到“立人”的过程。人文关怀的传递,不仅是情感与思想的传递,更是人格的逐步建立和生命的不断成长。
    正如爱因斯坦所强调的那样: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和技术是不够的,专门知识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人格。最重要的是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情。
    我们在学语文,也是在学习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心田花开学校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